09月22日, 2014 78次
在重慶市特殊教育中心,吃苦挑大梁的事都是黨員干部先做:最臟的廁所,黨員掃;最遠的家訪路,黨員走;盲童學管樂,黨員陪;盲童春節回不了家,黨員帶……
“突出黨旗領航導向、支部戰斗堡壘、黨員先鋒模范作用?!敝貞c市特殊教育中心大力倡導“一名黨員就是一面旗幟、一根標桿、一種榜樣”,構建“黨旗領航匯聚‘四力’”工作機制,向黨建工作要教育生命力、學校發展力、干群凝聚力,走出了一條以黨建創新引領特殊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新路子。
“龍梅講堂”——
多形式守好主陣地
作為黨的十九大代表,學校黨支部書記、校長,李龍梅時刻牢記自己肩上的使命。
“龍梅講堂”是重慶南岸區第一個以教育系統校長名字命名的講堂。以李龍梅為主講人,區委書記、區長,區級各部門領導,區教委班子成員,各中小學書記、黨員校長等參與其中,宣講黨的十九大精神、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以及黨風廉政建設等內容。如今,在這塊陣地上,“學黨史,知黨恩,永遠跟黨走”活動正如火如荼地開展。
校長助理周遠琦告訴記者,不僅校長及支委定期面向全體黨員講黨課,同時還帶動黨員教師講黨課。學校根據黨員教師的特長、興趣,量身定制黨課內容。同時,列出菜單,青年黨員自主選擇擅長的內容精心備課,給全體黨員講課。
英語教師吳小林自學了法律,取得了律師資格證,他講解的民法典深入淺出;職教部教師杜宇航,以自己從盲人學生成長為一名大學生黨員,再回學校任教的經歷,進行勵志講座。在黨史學習中,學校還通過“故事微黨課”“音樂黨課”“青年黨課”,觀看電影、芭蕾舞劇等,讓青年教師真學真懂,有反思有感悟,真正受到教育。
“年輕人就是學校的未來?!睂W校大力實施黨建項目青年教師勵志優才計劃,覆蓋41名青年教師。實施特殊教育教師專業成長計劃,15名教師參加全國特殊教育新課程標準起草、修訂及教材編寫工作,9名教師參加國家級、市級特殊教育賽課獲得特等獎、一等獎。
“十年家訪”——
提升特教職業素養
唯有干在實處才能走在前面。李龍梅帶領班子成員和22名在職黨員沖鋒在教育教學、行政管理、后勤服務第一線,通過創建系列黨建品牌活動,把教職員工緊緊凝聚在黨支部周圍,提升黨支部向心力。
2011年,學校搬遷到了環境優美的南山后開始走文化浸潤、內涵發展的特色之路,以“家訪”作首命題,強化教師的使命感和責任感以及職業認同感,提升職業素養。
這一做就是10年。
李龍梅回憶,2011年暑假,十幾名黨員分成4個組到離重慶市最遠的巫山、巫溪、彭水、石柱家訪,幾個小時甚至整天都花在坐車、坐船、坐摩托車上。到了學生家拍照、交流、記錄,回校后把所有素材做成PPT,講給教師們聽。
房屋昏暗、家徒四壁、無望的眼神……這些畫面觸動著每一名教師的心,也點燃了全校教師要為這些孩子美好明天打拼的斗志。
據統計,這場歷時10年的接力“暖心家訪”,累計受訪學生240余人次,覆蓋重慶38個區縣及周邊省、市。通過家訪,彌補了盲童成長過程中家庭教育的缺失,形成家校合力,同時也讓教師接受了心靈洗禮、堅定了理想信念、增強了職業認同,全校上下干勁十足。
總務后勤副主任王維軼還記得,是黨支部手把手帶他入團入黨,還幫助他學完了本科課程。從工讀學校合并過來的王科,在黨員周建勛的幫助下,吃苦耐勞,不講報酬,現在不僅入了黨,還成為學??倓蘸笄谥魅?。
“以身作則,干好本分,讓自己成為團隊的佼佼者”成為大家的共識。
“揚帆”管樂隊——
帶著盲童去遠航
學校根據盲童聽覺、觸覺相對發達的特點,重點打造音樂、體育、美工特色課程,在藝術熏陶、體育鍛煉、勞動創造中發掘潛能,在教育中實現心理康復,讓殘缺的生命綻放精彩。
以器樂教育為突破口,“揚帆”管樂隊讓盲童踏上了藝術之旅。
最初,學校選了35個孩子,并給他們配對了35位教師?!胺彩悄苣脴菲鞯狞h員、團員都在這個隊伍里?!崩铨埫氛f。
這些教師大都是搞樂器的“白丁”,從不識簡譜到認識五線譜、掌握節奏;從腮幫子都吹疼了還吹不出調,到一首完整曲子的演繹;既要不分白天黑夜練習,還要幫助盲童讀譜、調聲、搬拿樂器……沒有堅定的毅力很難支撐下來。
“揚帆”管樂隊獲得了很多榮譽,團隊跨出了校門,攜手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樂團、中國國家交響樂團等國內頂尖藝術團隊,先后走進國家大劇院、北京音樂廳、解放軍軍樂廳舉辦專場音樂會。
如今,學校設小學、初中、高中部,已成為集視障十三年一貫制教育、康復訓練和技能培訓基地于一體的學校。
作者:本報記者 胡航宇
責任編輯:曹金玥